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,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成了國家的重點關心對象,隨之而來的就是教育部針對學校照明的改造,以此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生活、學習環境,保證青少年的健康茁壯成長!
校內一般大道、廣場等大面積人群來往之處,則應該施加中等強度的照明,需要500~75lx 的照度;湖畔、草坪、小徑、綠化帶等漫步休閑區,照度不能太高,一般為80~15lx。學生頻繁出入的宿舍、圖書館、教學樓、活動中心、學生俱樂部等地點的出入口,也應該有比較強的均勻照度,一般有300~50lx 就可以了。
光色
照明光色以冷色為主、暖色為輔。為適應校園環境的人文社會特點,校園照明的光色設計必須以和諧、恬淡為主。具體色調以大面積的冷色調為主、特定小范圍的暖色調為輔。至于不同功能區域的照明色調,設計上應予以區別對待。校門、重要通道、重要樓館出入口等高亮度照明區域應該冷、暖色并重,具有必要的視覺溫暖效果,防止過分冷調處理,形成陰森恐懼的視覺印象。在一般樓館和實驗室周圍不宜過多使用溫暖歡快的色調,應形成寧靜平和的照明氣氛,以適合讀書、思考、靜心鉆研的工作、學習環境。
光源的選用
普通教室選用雙管亞光格珊熒光燈具2X36W,燈具效率為72%。此種燈型不僅有下射光,同時有少量上射光,配光曲線見圖。這部分上射光線有2個方面的作用:一方面照亮天花,使整個室內空間顯得高大、寬敞、明亮,很容易達到日光照明中天空的效果;另一方面,光線照射在天花板上,通過高反射率的天花二次反射到達地面,增加了空間內漫射光,提高照明舒適度,特別是在進行多媒體閱讀過程中更為重要。有研究表明,同樣的300lx照度水平下,增加10%的漫射光照明的環境和單純直射光照明的環境相比,人的愉悅程度增加1.5倍。
總 結
國際上已經有專業人士對照明的舒適度的評價標準,據此,在設計過程中,我們按照下面的步驟進行詳實的照明設計工作:
1) 確定各個細分區域的照度水平和空間亮度分布。
2) 根據建筑特點和功能分布,配置空間內燈光色溫。
3) 光源顯色性要求大于80。
4) 根據照明需要選擇燈具,并對燈具布置進行對比和優化設計,綜合實現標準中推薦的數值。
5) 節能:選用高效節能的照明燈具;采用高效節能的電光源;配置優質電子鎮流器,克服頻閃,提高光源效率;分區燈光控制等。
6) 環境協調:包括光色協調,照度協調,以及功能不同的相鄰區域照度變化不應超過5:1。
學校的照明對于學生是至關重要的,它不僅僅關系到學習效率的問題,更加重要的是學生的健康問題,照明效果做不好,青少年的近視就會有很大幾率的增加!